2014年7月29日星期二

一個人與書相遇之後的故事

一個人與書相遇之後的故事

我一直都認為讀書是一個人的事。
即使它使我接觸到另一個世界,接觸到一群不認識的人,但不過只是虛構的角色罷了。
讀書不是一個人的事嗎?
不可能兩個人吧!
大家讀書的速度不一,加上頁面的大小不容許兩人共讀。
讀書根本不可能兩個人吧。

之後我開始寫書評,我也沒有改變我的想法。
讀書和寫書評都是一個人的事。
即使它在網絡上公開,使我的想法得以發表,但不過只是我的自言自語罷了。
寫書評不是一個人的事嗎?
不可能兩個人吧!
大家對故事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解讀,從不同的角度看,甚至用不同的形式寫。
寫書評根本不可能兩個人吧。

後來我寫起小說,我也沒有改變我的想法。
讀書、寫書評和寫小說都是一個人的事。即便投稿成功,使我的作品刊於雜誌,但不過只是我個人的幻想罷了。
寫小說不是一個人的事嗎?
不可能兩個人吧!
大家的風格不同,用詞遣字不一,對情節的鋪排、構想也有差別。
寫小說根本不可能兩個人吧。

這三件關於書的事都只能孤獨完成。那我肯定孤身一人吧。
因為上面三件孤獨的事我都有參與其中,更何況我一直以來做什麼事都是獨自一個。

而關於書的一定是一段又一段孤身隻影的故事吧。

2014年7月27日星期日

老爸

老爸

記得小學的時候,有這種的類形的數學題:
今年向華的父親是六十歲,五年後向華和他父親合共八十八歲。
向華今年多少歲?

當時怎樣算都算不對,因為忘了向華會長大,更忘了父親也會「長大」。

腦袋就記得題目怎樣算,但心裏仍然覺得爸爸是萬能的、不老的。
有什麼事情解決不了,還是第一時間找爸爸。

2014年7月26日星期六

五十步的自省

五十步的

今天(七月二十一日),我如常乘車到碼頭,打算再轉乘渡海小輪上班。
在車上,我如常掛上放着音樂的耳機,按手機打文。巴士如常往目的地駛去。

「今天什麼時候關門?」「八九點吧?」

對面一對夫婦的對話穿過那對隔音功能不是太好的耳機進入我的耳朵。

「你們是說書展吧?」我拿下一邊耳機,放下手提電話,這樣問。

2014年7月13日星期日

病弱小子看病記(上)

病弱小子看病記(上)

從上年七、八月起,我吃完東西以後有很大機會會嘔吐。

在這些時間期間為了這個病看了三次醫生,一次是家庭醫生,二次專科醫生。

其中有一段時候,吃完一個星期藥以後,有好轉跡象――吃完東西之後沒有吐,但只維持一個禮拜就回復原狀。

接着,繼續返返覆覆的徘徊在吐和不吐之間。

這一年雖然習慣嘔吐,但因為還是不想吐的關係,所以一直都減少食量。體型一向瘦削的我,因為這樣,雖然體型不變,但體重漸漸下降。

專科醫生說我這麼小,胃部不該會有什麼太問題,判定我是因為緊張而吐的。雖然時間點上沒錯,但我卻不這麼認為。

不是說我不會緊張,而是那種感覺不太像。

說回這次看病。這次決定去中環看醫生。這個醫生是由姑媽推薦的,聽說是全香港最好的腸胃科(?)醫生。

下午,先在中環吃午飯。
到了一家享負盛名的麵店裏吃。
明明是吃個小小的牛腩麵,我不是吃不完,而是吃到一半,胃脹脹的,吃不下。
明明還算餓,但因為知道再吃下去會吐,但不吃又會餓。
我位於吃與不吃的夾縫之間。
之後,我決定吃。
吃了大半,我覺得再吃下去會吐就停了下來。
在吃飯這個過程,還有一件事可以提,就是我吃下又想吐的樣子,弟弟看到之後對我說加油,可見我有多嚴重。
----------------------------------------
(因為明天放榜,大概沒有心情和時間寫,所以......待續。)

2014年7月2日星期三

孩願

孩願

【第一幕】

場境

一開場,幕關。屏幕放映一段影片。



影片放映至中段,幕開。

觀眾可以從屏幕旁看到舞台上有個十多歲的男孩微微曲着背坐在電腦前。